角标

一砖一木皆智慧

传承至今的工匠技艺

在鞆,人们拆除旧建筑后,会将拆除所得的材料回收利用,重新用于新建建筑,如此反复循环。

包括回收利用旧材料的方法在内,鞆的历史建筑物中运用了多种传统技法。

传统建造物的复原修缮

   鞆的建筑,大多在建成后经历过多次改建、扩建或变更使用用途。现在大家置身的这栋建筑被认为是建于明治时代初期的町家(商住结合的民居),经复原修缮后呈现出今日的风貌。在复原修缮时,人们需要调查残留于柱和梁等材料上的加工痕迹以及因风雨造成的侵蚀等情况,一边确认建筑当时的面貌,一边推进工程。

鞆独有的技法

   该建筑的柱子使用了鞆独特的联轴器。联轴器是一种将两个构件按其轴方向连接起来的方法。由于是将长度几乎相同的柱子接在一起使用,由此可以认为,在海运发达的鞆,自古以来木材方面也曾有固定长度的标准品流通。

修复修缮的流程

   对于建设时使用的木材和瓦片等,由于其中留存着大量有助了解加工时代及方法等宝贵信息的线索,因此人们运用各种技术,在尽可能保留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复原修缮。在该建筑中,新材料和原有材料的修补痕迹均没有上色,使修缮痕迹清晰可见。

请试着找一找哪些位置进行了修缮。

体验专用联轴器

请在使用后放回原来的位置

木匠

木匠的技艺

   关于鞆的建筑,人们为了不浪费木材,千方百计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有仅仅去除被腐蚀的部分并以新材料进行修补的“剔补”,以及在柱脚有损伤时使用的“墩接”,嵌填旧木材的孔洞时使用的“嵌补”等技法。

墩接

   传统建造物的柱脚部分置于作为基础的石头上,因为离地面较近,该部分很容易受到雨水和白蚁的侵害。由于将整根柱子换掉实属浪费,因此采用只更换柱脚损伤部分的方法,这种技术称为“墩接”。此外,为了使柱脚与作为基础的石头切实贴合,人们采用一种名为“光付(Hikaritsuke)”的技法,配合石墩的凹凸对柱子底面进行加工。

剔补

   这是在发现柱或梁等的侧面有损伤或腐蚀时,仅将其损伤部分去除,再拼接新材料进行修补的方法。使用同一树种并配合木纹选用拼接材料,力求实现与原有材料一体化,在尽可能保留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修补。


嵌补

   回收利用旧木材时,有的木材由于以前的加工而开了孔,对于开孔位置显眼的旧木材,会使用同一材料对准木纹进行填补,从而使旧的加工痕迹变得不显眼。包括嵌补在内,对木材的一部分进行修补时,新补部分的材料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收缩。因此,新补的材料会事先预估到收缩的情况,以比原有材料多出约3mm的标准进行加工修补。

泥水匠

泥水匠的技艺

   若对传统建筑使用的土墙种类进行大致划分,可分为在柱与柱之间涂抹土墙、柱子材料露出表面的眀柱墙,以及连柱子也被土墙覆盖的暗柱墙两种。暗柱墙是用土将整根柱子覆盖,其耐火性能比眀柱墙好,因此常被用于土墙仓库等。

茑挂

   在建造暗柱墙时,为了装上用作土墙骨架、名为小舞的竹子,需要在柱子表面刻上刻纹,这种工艺称为“茑挂”。这种巧妙的方法,能够将小舞卡入柱子的刻纹,从而减轻固定着小舞的钉子所承受的负荷,使土墙不易掉落。

涂抹灰泥

   灰泥,有以石灰岩为主原料的“石灰灰泥”,以及以源于贝壳的贝壳灰为主原料的“贝壳灰灰泥”。

能够在鞆看到的泥水工艺

   在鞆,使用的是以石灰为主原料的灰泥。石灰灰泥是在消石灰中加入以角叉菜和海萝红藻等海藻熬制而成的浆糊或滑秸制成。

   在鞆能够看到在这种灰泥中混入松烟墨涂成灰色的外墙,或是在黄色粘土中混入蛎灰和滑秸打造的被称为黄大津的黄色外墙。

白漆喰

白漆喰と灰漆喰の建築物

灰漆喰

黄大津

瓦工程的技艺

   鞆的町家(商住结合的民居),每一座建筑都有铺瓦。在鞆所使用的瓦叫熏瓦,是不使用釉药烧制而成的瓦,主要产自四国菊间、赞岐地区。

能够在鞆看到的葺瓦方法

   能够在鞆看到的瓦的种类有本瓦和栈瓦两种。这些瓦会因时代及窑的不同而尺寸各异。

在鞆-

   在鞆会回收利用旧瓦,常有在同一栋建筑中使用了不同尺寸的瓦的情况。

本瓦

   本瓦葺的历史更为悠久,鞆是从明治末期以后才逐渐开始采用栈瓦。

栈瓦

   旧栈瓦的瓦片隆起部分呈三角形尖起,被称为带刀棱的栈瓦。

五金

五金技艺

   在江户时代和明治时代的建筑中,使用的是日本自古传承下来、名为“和钉”的钉子。和钉在历史悠久的法隆寺金堂中也有使用,还被用于神社和寺院等各种各样的建筑中。与现在已形成主流的、断面为圆形的洋钉不同,和钉是一根一根以手工敲打制成,具有方形断面,与制造木结构船只时所使用的四方船钉非常相似。

   鞆自古以来钢铁业兴旺发达,一直制作着以四方船钉为代表的各种铁制品。以“和钉”为首、被用于建筑的“扒钉”等五金也有可能曾在鞆制造。

关于鞆的锻造业,可在福山市鞆之浦历史民俗资料馆进一步了解详情。

抗震性

抗震措施

   在传统建造物群保护地区,既需要维持建筑一如往昔的外观,同时又要确保建筑的抗震性。此外,与现在的建筑不同,旧时的建筑在地震时并不抵抗震动,而是通过建筑自身稍微变形来吸收地震的能量以防止倒塌。重要的是,必须理解抗震思路的不同,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

建筑的健全化

   在传统建筑物当中,有些建筑物因风雨造成的腐蚀及白蚁的虫害等,导致柱和梁之类的结构、外墙及屋顶等建筑的许多部分变得破旧。更换这些已损伤的材料,使建筑恢复正常状态是抗震化的第一步。

屋顶的轻量化

   旧时建筑的屋顶瓦,是通过在瓦的下面铺泥土来调整坡度及整体的形状。为此,建筑的上部会非常重而容易失去平衡,因此也容易因地震而导致倒塌。通过去除瓦下的泥土,能够提高抗震性。

增设墙壁

   建筑的墙壁,除了具有遮风挡雨、遮挡视线的作用外,还能够在发生地震等时,通过抵抗施加在建筑上的横向能量,发挥防止建筑倒塌的作用。因此,在平衡良好的前提下增设建筑的墙壁,对于提高抗震性是非常有效的。

防御地震,守护建筑的三大要素

从多个角度出发防范地震!